文章摘要

中國擁有全球近50%的遊戲玩家,約7億人。然而,這個龐大的市場也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外掛供應源。據統計,《英雄聯盟》7百萬被禁用戶中有500萬來自中國,《絕地求生》99%的外掛使用者也源自中國。本文深入分析中國外掛市場的運作生態、商業模式、監管挑戰與產業趨勢,為遊戲開發商與安全團隊提供策略參考。


中國外掛市場的規模與現狀

遊戲玩家基數龐大

亞太地區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遊戲玩家,達14.8億人,其中中國就佔據將近7億。這意味著在中國,有玩家的地方,就有外掛開發者。

毫不令人驚訝的是,中國的外掛市場規模不僅龐大,更遠超預期。當玩家基數達到這樣的規模時,外掛市場的增長就呈現指數級增長:

  • 《英雄聯盟》:7百萬被禁用戶中,500萬來自中國
  • 《絕地求生》:識別出的99%外掛使用者源自中國
  • 「雞腿哥」事件(2021年):中國警方破獲全球最大遊戲外掛販運集團,涉及數百萬用戶

這些數字不僅反映出市場的規模,更說明了產業需要更多重視與理解中國外掛生態的複雜性。


中國外掛市場的獨特商業模式

零售商為王的分銷體系

與美國和歐洲的外掛開發者通常建立自有網站、依賴論壇和社群平台進行推廣不同,中國和台灣的開發者採用了一套完全不同的策略。

傳統零售商業模式

中國外掛開發者採用類似製造業的零售商業模式,流程如下:

  1. 開發者:研發外掛產品
  2. 一級代理商/批發商:向開發者批量採購
  3. 特許經營系統:二級、三級代理商進一步分銷
  4. 終端用戶:通過複雜的代理網絡購買使用

這種分銷結構帶來的優勢是快速覆蓋海量用戶,但也為遊戲安全團隊帶來難題——追蹤源頭變得極為困難。

品牌與產品的差異

  • 西方模式:開發者本身就是品牌,建立聲譽和粉絲基礎
  • 中國模式:零售商是品牌,外掛只是其品牌下的「單個產品」

這意味著同一款外掛可能在不同零售商手中有不同的名稱、包裝和宣傳方式。

台灣的特殊情況

值得注意的是,台灣的銷售系統更接近美國和歐盟模式,開發者通常在Discord上直接銷售和與客戶互動,這反映了不同的市場文化與信任機制。


隱蔽性極高的社群生態

私密論壇與會員制

中國的外掛社群具有高度的私密性。大多數論壇和群組需要會員資格才能訪問,這給海外的遊戲安全團隊帶來巨大障礙:

  • QQ、微信:限制海外地區(歐美)的註冊
  • Kook(中文版Discord):本地化通訊平台,需要本地知識才能有效監測
  • 平台分散:不同遊戲社群使用不同平台,信息碎片化

審查與語言委婉說法

由於中國特定的審查制度,玩家習慣性地迴避「外掛」或「黑客」這類直接術語,而採用委婉說法:

  • 「輔助」(Support):最常見的說法
  • 「科技」(Technology):暗指技術輔助工具

這種語言策略不僅規避審查,也增加了海外安全人員搜索和監測的難度。

論壇的特殊運作邏輯

有趣的是,中國外掛論壇的討論內容與西方論壇大不相同:

  • 西方論壇:深度討論外掛功能、效能、技術細節
  • 中國論壇:主要分享免費外掛,下方評論重複度高
  • 評論套路:用戶留言「我已點贊和評論此帖」、「6666」(中文「牛」的表達)

這背後的原因是許多論壇要求用戶互動(評論、點贊)才能解鎖外掛下載鏈接,形成了特殊的社群獎勵機制。


明目張膽的推廣渠道

直播平台上的外掛銷售

與西方社群的隱蔽性相反,中國存在一種矛盾現象:外掛在直播平台上明目張膽地被使用和推廣。

在B站(Bilibili)上的現象

  • 直播主在直播中使用外掛,甚至主動推廣
  • 部分主播宣稱「通過腳本修改並非真正的『作弊』,因為沒有直接改動遊戲核心代碼」
  • 這種說法模糊了倫理邊界,使部分玩家認為外掛使用無關緊要

推廣渠道多元化

中國外掛賣家依賴多種渠道進行宣傳,而非西方常見的社群論壇:

  • 私密QQ群:主要銷售渠道
  • 遊戲內公頻聊天:直接在遊戲中投放廣告
  • 淘寶平台:作為產品交易場所
  • 社交媒體:微博、抖音等

VPN使用與跨區伺服器問題

VPN的雙重意義

由於中國的審查制度與獨特的遊戲文化政策,中國、台灣、香港的玩家普遍使用VPN連接至海外伺服器。即使面臨200ms延遲的困境,玩家仍願意承受,這足以說明他們對特定遊戲體驗和自由的渴望。

典型案例:《Apex英雄》

EA未為中國玩家提供專屬伺服器,導致:

  • 中國玩家轉向使用VPN連接台灣、香港、新加坡伺服器
  • 中國龐大玩家基數帶來大量外掛使用者流入亞洲伺服器
  • 亞洲伺服器成為外掛泛濫區域

玩家的真實反饋

來自Reddit、Steam等平台的玩家投訴逐漸增加:

「現在從新加坡、東京、台灣到香港的所有亞洲伺服器都被中國黑客入侵」

「他們甚至在載入畫面時用麥克風賣外掛,然後就消失了」

「他們似乎在入侵每個伺服器」

系統性的騷擾事件

早在2019年,就有記錄表明中國外掛賣家部署機器人在《Apex英雄》的「選擇英雄」界面上垃圾郵件轟炸,隨後在遊戲開始前退出,導致玩家被迫開局時少人。

類似事件在多款遊戲中反覆發生:

  • CS:GO:伺服器被外掛玩家佔據
  • Tarkov:跨區外掛問題嚴重
  • BattleBit:最近遭遇大規模外掛入侵

西方外掛的「進口品」現象

「海外開發者」的品牌價值

在中國和台灣的外掛市場中,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:西方知名外掛開發者的產品被重新包裝和行銷。

品牌重新定位

賣家特別強調「海外開發者」作為獨特的賣點,以暗示可靠性和安全性。這類似於香奈兒、路易威登、勞力士在中國的品牌定位策略。

具體例子

以Tarkov的MK外掛為例,在Eden1113平台上被行銷為「德國開發,穩定性強,功能完整,具有子彈追蹤」——賣家刻意強調其「進口」地位,如同銷售BMW或奧迪汽車。

本地化改造策略

進口外掛會進行以下改造:

  • 語言翻譯:轉換為簡體中文
  • 功能調整:根據本地玩家需求添加特性
  • 名稱縮短:Klar → KR,Fecurity → FR或FE
  • 宣傳適配:強調穩定性、反檢測能力等本地關注點

這些縮短的名稱讓搜索和追蹤變得更加困難。


產業洞察:資源優化的機會

判斷優先順序的策略

對於遊戲安全分析師來說,掌握中國市場的外掛信息可以帶來顯著優勢:

數據驅動的決策

如果你能識別出哪些外掛在中國被售賣,你就能:

  1. 優先順序調整:根據影響范圍最大的外掛進行優先分析
  2. 資源集中:將工程力量集中在影響最大的外掛上
  3. 效益最大化:工程更新能對抗最多的作弊行為

採購與測試的便利性

許多西方外掛同時在美國和中國市場出售,這意味著:

  • 從美國或歐洲賣家購買外掛進行測試相對容易
  • 無需直接與中國賣家打交道
  • 可通過追蹤「進口外掛」快速了解威脅全景

監測與應對:產業建議

第一步:繪製威脅地圖

任何遊戲安全團隊的起點應該是:

  1. 地域性分析:針對你的遊戲,分析中國市場的外掛格局
  2. 關鍵角色識別:識別主要賣家、渠道、供應鏈
  3. 產品分類:列出正在銷售的外掛及其分布
  4. 監測部署:在可能的範圍內建立監測系統

挑戰與現實

  • 無法監測所有渠道(語言、平台限制)
  • 需要投入時間和資源進行本地化採購和測試
  • 但收益巨大:深入了解遊戲面臨的威脅,以及對標競爭對手的能力

總結:中國外掛市場的複雜性與機遇

中國外掛市場展現出明顯的矛盾性:

  • 高度私密性 vs 明目張膽的推廣
  • 系統化的零售模式 vs 分散的社群結構
  • 西方外掛的進口 vs 本地化改造

但正是這些複雜性,為認真對待市場監測的遊戲開發商創造了機會。

通過系統性地分析中國市場的外掛生態,遊戲安全團隊可以:

✓ 優化資源配置,提升防護效率
✓ 領先於競爭對手,掌握威脅情報
✓ 制定更精准的應對策略
✓ 保護全球玩家基礎,包括尋求更好遊戲體驗的亞洲玩家

中國外掛市場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,而是全球遊戲安全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理解它,監測它,應對它,已成為現代遊戲發行商的必修課。